重点句子
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,一双剪刀似的尾巴,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,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。(比喻)
二三月的春日里,轻风轻轻地吹拂着,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,千条万条的柔柳,红的、白的黄的花,青的草,绿的叶,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,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。(拟人)
那边还有飞倦了的几对,闲散地在纤细的电线上休憩——嫩蓝的春天,几支木杆,几痕细线连与杆与杆之间,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,那便是燕子。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!(比喻)
八、课文回顾
《燕子》通过描写(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的春天景色),赞美了(活泼可爱的小燕子),表达了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以及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(欢欣和热爱之情)。
一年级下册语文
5年级语文
六年级下册语文
对偶
对偶这种修辞手法的主要作用, 是用整齐对称的形式, 和谐匀称的音节, 把相对的两部分突显出来, 以更好地表达思想, 自然地抒发感情, 从而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与感染力。
且看杜甫《绝句》:
两个黄鹂鸣翠柳, 一行白鹭上青天。 窗含西岭千秋雪, 门泊东吴万里船。
诗的首联运用色彩对仗, 先写树上, 黄、 翠、 白、 青四种颜色错落有致, 相互映衬, 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, 生气勃勃的图画。 尾联则以数字对仗, 一写时间之久远, 二描空间之广阔, 体现了诗人身居草堂, 思接千载,目通万里的旷达胸襟。 全诗通过对草堂附近明媚景色的描写, 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。
前后矛盾。一句话必须合乎事理不能自相矛盾。
如:我的回家作业基本上全部做完了。回家作业要么是“基本上”做完(还有少量没做),要么是“全部”做完(一点儿都没有剩下)。又说是“基本上”,又说是“全部”显然是矛盾的,两种说法只能保留一种。
重复罗嗦。有些句子形容词用得过多,意思重复,甚至改变了原意。把句子多余的词语删去,句子就明白简洁了。
如:我一定要改正不好的缺点。“缺点”当然是“不好的”,把“不好的”删去句子就简洁了。
不合逻辑。
如:商店的货架上摆满了葡萄、苹果、梨和水果。因为“水果”包括了葡萄、苹果、梨等,不能平列一起,所以应该把“水果”删去。
词序不对。即句子里的词语排列的先后不合适。
如: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艰巨任务。调整为“他一次又一次完成了艰巨任务”。
易错字音莲蓬(péng) 姿势(zī) 琢磨(zuó) 衬裙(chèn)
易错字
瓣:中间是“瓜”。
蓬:草字头写宽点,盖住“逢”。
裂:下面是“衣”。
蹈:右下角是“臼”。
止:第三笔竖短,最后一笔横稍长。
三、多音字
挨:āi挨近 ái挨打
骨:ɡū骨碌 ɡǔ骨气
对比
对比, 是把矛盾对立的关系用比较的方法将对立的事物本质尖锐地、
鲜明地揭示出来, 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, 让人们更深刻地体会和认识所表达的事物本质。
宋代诗人梅尧臣的《陶者》 一诗, 就是其中的一首。
附诗:
陶尽门前土, 屋上无片瓦。 十指不沾泥, 鳞鳞居大厦。
他将“陶者” 和“不沾泥” 者, “无片瓦” 者和“居大厦” 者两两相比, 一方面控诉了统治者对劳动者的残酷剥削, 另一方面也为劳动者的悲惨遭遇而鸣不平。 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下劳者不获、 获者不劳、贫富悬殊的不合理现象, 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。 今人读之, 更能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社会的感情。
形容不当。
如:王老师讲完故事,教室里响起排山倒海的掌声。教室里不可能出现“排山倒海”的掌声,形容不当,可改为热烈的掌声。
小学语文知识点总结——标点符号
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,它的作用是帮助我们辨别句子的语气,分清句子结构,识别句子性质,从而正确了解句子的意思。小学阶段要会用的标点符号如下表:
句号(。)表示一个陈述句完了之后的停顿。
例: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。
逗号(,)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。
例:学好了语文,我们才会读书看报,才会写信写日记,才会写
顿号(、)表示句子中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。
例:燕子、雁、布谷、夜莺都是定期迁徙的候鸟。
分号(;)表示一句话中并列的分句之间的停顿。
例:屋子里,我是主人;屋门外,蝉是最高的统治者。
冒号(:)用来提示下文
例:我在一本书中读到过:冬眠不是睡眠,和日历上的日月也扯不上关系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