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-12-31 21:09:21
中国和阿根廷联合发布的声明,让英国外交大臣急了。
北京冬奥会开幕前夕,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访华。与会期间,中方重申了支持阿根廷对马岛行使主权的声明,根据联合国决议,英方应尽快和阿方重启和平谈判解决争端。
消息放出来没多久,英国外相特拉斯就坐不住了,赶忙发布推特表示,拒绝承认阿根廷对马岛的主权,马岛属于英国,希望中国“尊重主权”。
马岛全称马尔维纳斯群岛,地处南大西洋,总面积1.22万平方公里,比我国天津市稍微大那么一点。巴拿马运河没开通那会,马岛的战略价值极其重大,它扼守麦哲伦海峡,是连接太平洋和南大西洋的唯一要道,可以说,谁拿下了马岛,谁就控制了两大洋的航线。
巴拿马运河建成后,马岛的战略地位有所下降,但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,依然是南大西洋的军事支点,在二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正因如此,英国和阿根廷才会争夺马岛主权。而在谁率先发现马岛这个问题上,双方也存在很大争议。
荷兰人和葡萄牙人都说自己最先发现了马岛,而第一个在马岛建立居民点的却是法国人。过了一年,英国人也闻风赶来定居。1767年,财大气粗的西班牙人买下了法国所有的居民点,还把英国人也赶了出去。
1816年,阿根廷也想来分一杯羹,原因是他们刚从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下独立,理所应当地认为,自己应该继承前宗主国在南美洲的领地。
英国当然不同意,他们出兵驱逐了马岛上的阿根廷人,宣布对福克兰群岛(英国人对马岛的称呼)进行殖民统治。
之后的一百多年中,各方势力纷纷退出,只剩下英国和阿根廷继续扯皮。二战后,这个烫手的山芋交给了联合国。
联合国也拿不准主意,按理说,阿根廷离着马岛近,只有500多公里,而英国离着13000多公里,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道理大家都懂,何况阿根廷还有美国罩着。英国也不甘示弱,我们才是马岛实际的统治者,你离得近就有理了吗?
这场拉锯战进行到上世纪八十年代,阿根廷先坐不住了。当时,阿根廷国内陷入了严重的滞涨,经济已经走到崩溃边缘,右翼军政府快被老百姓给骂死了。为了转移国内矛盾,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决定对马岛下手。
1982年4月2日,阿根廷士兵登陆马岛,杀了英国驻军一个措手不及,对外宣布夺回马岛主权。一时间,阿根廷民众的爱国情绪极度高涨,大街小巷到处都是“加尔铁里万岁”的呼声。
沉迷胜利的加尔铁里怎么也想不到,英国会不远万里赶来反击。
本来,英国已经打算逐渐退出马岛了,毕竟离得太远不好管。但加尔铁里不宣而战,彻底把撒切尔夫人给惹毛了。这位大姐当时的日子也不好过,反对派和老百姓都不看好她,“大英帝国”的雄风也不复往日,国际形象一落千丈。
加尔铁里需要一场对外战争转移民众视线,撒切尔又何尝不是。于是,在接到前线战报后,撒切尔很快就决定反击。英国国内的爱国情绪也被煽动起来,民众强烈支持政府出兵收复马岛,一些民用邮轮甚至主动提出充当军舰,有点敦刻尔克那味儿了啊。
短短两天时间,英国海陆空三军就完成集结,前往马岛作战。说实在的,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已经是落日余晖,掏空家底才网罗了111艘各式船舰,其中将近一半是被征用的商船。
当然了,阿根廷更弱。他们祖上虽然阔过,从法国手里买了“幻影”战机和5枚“飞鱼”导弹。但战争开始后,欧洲国家一边倒支持英国,法国也对阿根廷断奶了。
战争初期,阿根廷靠着进口装备取得了暂时的胜利,存粮用完后就不行了。英国军队切断了岛上的补给线,阿根廷海军和陆军无法施展,只剩空军一家能打了。
“飞鱼”用完后,阿根廷空军只能飞到英国舰队上空,往下扔老式炸弹,成了英军的活靶子,场面十分惨烈。最终,阿根廷战机全都打完了,彻底失去了进攻能力。
1982年6月14日,岛上的阿根廷陆军弹尽粮绝,只能向英军投降,马岛战争彻底结束。
搞笑的是,败局已定之际,加尔铁里还在狡辩,称自己没有想到英国真的会出兵马岛。咱就是说,但凡您老别那么轻敌,阿根廷军队也不至于输得这么惨。
实际上,仗打输了也不全是老加的锅,美国也发挥了重要作用。一直以来,美国都在马岛问题上保持中立。但马岛战争爆发后,美国立马倒向英国,情报支持、物资援助应有尽有,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也积极站队,停止向阿根廷提供军火。
所以说,马岛战争从一开始就不是两个国家的事,而是一场阿根廷独自与西方世界抗衡的必败赌局。和官官相护是一个道理,全世界总共就那么几个发达国家,明争暗斗固然有,关键时刻还是会抱团取暖。
如今,马岛战争已经过去了40年,阿根廷依然没有放弃收复马岛的决心。但在西方国家的围堵下,没有人敢对他们伸出援手,除了中国。
去年5月,阿根廷突然开始和中国接触,讨论购买“枭龙”战机的事。英方表示很生气,要严厉制裁中国,具体措施就是停止对我们出口战机座椅。
这招对中国可不好使,不就是个座椅嘛,咱们自己也能生产。没过多久,中方公开表示,坚决支持阿根廷对马岛主权的合理要求,积极促成联合国解决争端。
除了战机,反舰导弹我们也有,一点不比“飞鱼”差。法国这种自己家门口打仗都能光速投降的国家,又怎么指望他们发挥契约精神?
回顾历史可以发现,没有哪一个国家天生就是发达国家,想要国运昌盛,不能只靠一腔热血的豪赌,更要借势而为。
从古至今,诉诸武力都是最差的一步棋,谈判桌上能打的牌太多了,真到了兵戎相见的那一刻,任何一方都不会是赢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