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-05-01 08:28:46
脱光挨打!
虽说已经是现代社会,可是在一些家长眼中,对于教育孩子,没有“打”解决不了的问题。
所以每当孩子不听话,总有些父母会搬出“家法”伺候。
最近就有家人将孩子的衣服扒光,大庭广众之下进行体罚。
到底因为什么事情呢?
所以,今天浪妈就和大家聊一聊这个事儿。
你是亲妈吗?
近日,福建福州,网曝平潭县一小女孩遭家人殴打,被脱光衣服满身伤痕。
这段时长达3分半钟的视频里,躺在病床上的小女孩,双下肢皮肤泛红,有明显充血。
“你啷个把娃娃打得这么狠,你是亲妈啊!”
一位护士质问病床边穿红衣服的女士,语气里满是心疼和愤怒。
这位母亲沉默不语,好一会才回答,“她这次考得太差了。”
有人会说,有的孩子就是难管,棍棒底下出孝子,自古以来都是如此。
但是别忘了时代在进步,教育孩子也得与时俱进。
打骂孩子是家长无能的表现。
再说这是小姑娘,这样脱光衣服打骂,会给孩子留下阴影的!
很多心理测试表示,这种当众羞辱式的教育方式,最容易让孩子产生心理问题。
在心理学界有这样一种说法:每一个有心理障碍的孩子身后,都站着一位严厉的父母。
孩子以后会不会长记性我们不知道,但这件事对孩子幼小的心灵简直是狠狠的暴击。
妈妈,我错了!
无独有偶,安徽一小区内,出现一个光着上身、穿着一条裤衩的男孩,居民随即报警。
好心邻居拿件衣服给披上,但男孩情绪低落,始终不说话。
最后直到警察询问,才知道了是为什么。
原来,爸爸怨孩子成绩不好,扒了他衣服,又把他赶出家门。
后来他光着身子只好躲到附近居民楼道里。
成绩不好,可以私下教育,但爸爸却做出如此过分的举动。爸爸的做法太伤孩子自尊,让孩子颜面无存。
没有人喜欢自己的“糗事”被围观,谁都愿意维护一份体面,孩子的年龄虽不如成人,却跟成人一样有“面子”的心理需求。
这样的事情不止一次的发生。
有博主发文称:“近日,在长春绿园区华翰四季小区,一个孩子妈妈打孩子,给孩子脱溜光,剩个小短裤。
这还是个小女孩,在太阳下面暴晒,耳光打的是嘎嘣响,一抽十多个,在邻居们分批劝解下算是消停了。
据其他邻居说孩子妈妈经常情绪激动,不知道是不是病态。
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安全感和价值感,因为有这两样东西,我们才能与世界为友、与人为友,同时自己能活得轻松自在。
孩童时期是建立安全感和价值感的最佳阶段,父母若能注重帮助女儿建立安全感和价值感。当她长大遇到困难的时候,这些记忆就是她力量的源泉。
如果孩子回忆起来都是这样的记忆,他们会怎么度过眼前的困难。
都怪你们
童话大王郑渊洁曾经说过:
要想毁掉自己的孩子,首先应该做的是摧毁孩子的自尊,将孩子贬到卑微的地位上
当众出孩子的丑,是杀手锏。
让孩子失去自尊的方式有很多,可要替孩子重建自尊,是一个非常缓慢困难的过程,因为不留面子的教育,里子也会千疮百孔。
教育孩子只有打嘛?
实则不然。
著名儿童教育家孙云晓曾经讲到,女儿在上小学的时候爱睡懒觉,早上家人三番五次地催她起床,但是她却总要多赖在被窝里一阵。
每次真的起床完了,女儿就会说:“都怪你们,让我迟到了”。
后来,孙云晓给女儿买了一个闹钟,告诉她:“从明天开始,该几点起来,你自己上闹钟,闹钟响了不起来,你就是睡到中午12点也没人叫你。”
通过这样的方法,孩子迟到,是要自己承担后果的,慢慢地,不出一个星期,女儿再也没有迟到过。
孩子就是在体验中长大的,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,有意让孩子体验到行为过失的后果,以便“吃一堑,长一智”。
这就是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的自然后果惩罚。
还有于丹在给女儿的信中,写过这样一件事:
你四岁时,在手工课上做了一个花篮。有一天你“哐当”一声把花篮摔了,花篮一角摔出了一个三角口子,你“哇”地哭了。
我说:“我们试试,看看能不能让花篮比没摔破时更漂亮!”我们又是剪又是贴,你还用彩笔画上颜色,最后,我们做出来一个非常漂亮的花篮。
你和我说:“妈妈我懂了,哭是没用的。”
是啊,一个好的教育就是如此。
引导着孩子什么是正确的。
不打不成器?
有些“虎爸虎妈”,他们或许受过的教育比较少,因此对孩子的教育还是那种落后的传统观念,类似于“打”。
他们认为孩子不打不成器,只要他们没有让自己满意,或者做了什么淘气的事情,就一定要通过“打”来教育他们,让他们感觉到疼痛,之后就再也不敢犯。
但其实这样做不仅没有用,还会伤害家人的感情,让孩子从小就对父母“怀恨在心”,更严重的是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。
作家王朔说,打孩子就是欺负孩子,你不过是欺负他比你弱小罢了。
孩子不是任何人的所属物,他们不该被随意的打骂侮辱,即使这份惩罚是以爱之名。
其实,任何形式的惩罚都不是最有效的方式。孩子犯错了不可怕,可怕的是犯错后只懂得严厉惩罚的管教方法。
所以在此也要告诉广大的父母,新时代,新教育,孩子需要的是既是老师又是朋友的家长,循循善诱,以身作则,这样才能成为优秀的父母。